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文物理》课程思政进行时

发布者:陈冰洁发布时间:2020-05-09浏览次数:988

仰望茫茫天宇,壮丽山河,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思索:世界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又是如何组成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至今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寻。对微观世界本源的追寻,这不仅是科学家探索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疑问……

人文物理课程主讲教师童元伟基于文科大学生们的兴趣并根据学校线上课程的教学要求,启发同学们对微观世界的构成及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物质世界本源的追寻,着力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第七周的网络课程讨论环节通过分享《黑洞--宇宙的神秘面纱》科普视频,引导学生们对世界本源和黑洞起源展开了积极且深入地讨论。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我感觉是非常励志的历史。各国科学家,无论男女,为了了解掌握这些最基本的颗粒的运动方式、种类,花费了大量时间、甚至是生命,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探索当中那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学习化学课时看着元素周期表会心存疑惑,心中会畅想世界上还会有什么样的元素出现,感觉微观领域还是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领域,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唐天泽同学这么回答。

陈若妍同学辩证地说:“人类探寻世界本质,不单单是好奇心的驱使,更多的是未知的不确定性促使他们努力将这种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因素。”

“我觉得人类探索研究微观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相比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更多的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是启发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到微小处的问题,也是很具有启发意义的……”, 陈若妍同学接着回答。

 “见微知著,从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物质世界。我们的宇宙无穷大的,这显示了人类的渺小,就像把一粒原子与黑洞相比显示出来的那样渺小,……,宇宙是由无数的诸如巨大原子那样的单位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宇宙中的黑洞看成原子核,把其他星球看作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这种看问题的方式很有新意,黑洞的质量无穷大,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体积是极小的,这就像原子中的原子核一样,原子核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质量,那么我们可以相信黑洞的质量也同样有可能等于包括整个黑洞那样的组成宇宙的单位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整个宇宙看作是许许多多黑洞那样的物质组成的,而划分这些组成单位的依据就是观察是否有黑洞的存在,就像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那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类无法了解整个宇宙有多大了,就像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上永远无法观察到我们人类世界一样……。”马晋宇同学用对比方法洞察宏观和微观世界。

……

而唐怡菲同学从人类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探索精神的重要性,“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让我感到了人类这种探索精神的伟大。在历史长河中,有政权的兴衰,有各种变革,但唯有科学探索是一直没有停歇的。这个探索的过程是人类一代又一代接力而共同完成的伟业,而且永不停息,我感受到了一种坚毅的可贵品质;另一方面在不断向前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更深层的世界,无不让我们感到人类的渺小,所以越是科技发达越要对自然持有敬畏之心,科学探索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

一行行,一条条,从屏幕另一端传回的同学回复,是学会思考的上理新一代大学生,他们对未知世界心存疑惑,更渴望通过探索去了解世界,掌握未来,从他们的充满智慧和自信的回答中能体会出在学习知识奥秘后的成长和喜悦。

 

“学习人文物理课程的过程,就是要让物理探究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植,通过人类对世界奥秘的探索历程,了解为什么人类孜孜以求世界的本源…….”这是童元伟老师留在唐天泽同学讨论后的一段话。每一条同学回复的背后,都有童元伟老师的点评,其中有鼓励,有支持和点赞,他积极引导大学生们敢于思考,敢于表达,拥有大学生们该有的质疑,批判和思考的能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人文物理课程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讨论中,在师生之间传播知识,凝聚共识,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返回原图
/